当前位置: 首页 >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动态 >正文

定远县:深化“五增”服务,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水平

2025-04-09

 

今年以来,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围绕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发展主线,聚焦现场管理中的难点、堵点,创新服务管理模式,从便利化、透明化、规范化、信用化、协同化等多个方面入手,不断提升交易服务水平,全力打造公开透明、管理规范、服务高效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。

一、增便利。一是大力推进交易电子化进程,构建一体化的电子交易平台,实现项目登记、招标文件发布、投标报名、开标评标、中标公示等全流程线上操作。减少了交易主体的线下奔波,还极大地缩短了交易周期,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。通过电子保函系统的引入,投标人可以在线办理投标保函,替代传统的现金保证金缴纳方式,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,同时也加快了投标文件递交的速度。二是优化服务窗口设置,实行 “一站式” 服务模式,将交易受理、信息咨询、场地预约等多项服务集中办理,让交易主体能够在一个地点、一次性解决多项事务,避免了“多头跑、反复跑”的问题。

二、增透明。一是构建阳光公正交易机制。在信息公开方面,进一步拓宽信息发布渠道,除了在法定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交易信息外,还借助政务新媒体、行业网站等多渠道同步推送,确保信息能够广泛传播,最大程度地覆盖潜在交易主体。二是细化信息公开内容,从项目基本概况、资格要求、评审标准到交易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信息,等均予以全面公开,让交易在阳光下进行,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。在交易监管环节,建立健全全程监控体系,利用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交易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分析,及时发现和预警异常交易行为,如围标串标、恶意低价中标等。通过透明化的交易机制,不仅能够保障交易的公正性,还能增强市场主体对公共资源交易的信任度,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。

三、增规范。一是完善交易管理制度体系。对现有交易规则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,结合法律法规的更新变化以及交易实践中的新情况、新问题,及时修订完善招标文件范本、评标办法等制度文件,确保交易规则的科学性、合理性和可操作性。例如,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,制定差异化的评标细则,突出项目特点和关键指标,避免“一刀切”的评标方式导致评标结果不合理。二是加强对交易过程的标准化管理,制定详细的交易流程操作指南,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标准、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,使交易活动有章可循、有序推进。同时,强化内部管理,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、绩效考核制度等,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,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,杜绝人为因素对交易活动的干扰,确保交易过程规范公正。

四、增信用。一是强化交易信用体系建设。建立健全交易主体信用信息库,全面收集招标人、投标人、招标代理机构、评标专家等各类主体的基本信息、业绩信息、信用评价信息等,并实现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。二是完善信用评价机制,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,对交易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进行动态评价,如投标人的履约能力、诚信经营情况,招标代理机构的服务质量等,并将信用评价结果与交易活动挂钩。对于信用良好的主体,在交易中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;对于存在失信行为的主体,则依法依规进行限制或惩戒。通过信用激励与惩戒机制的有效运行,引导交易主体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交易规则,营造诚实守信的交易氛围。

五、增协同。一是促进交易管理部门联动。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,建立常态化的协调机制,在项目审批、交易监管、履约验收等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。例如,在项目审批环节,行业主管部门及时将项目审批信息推送至公共资源交易平台,以便交易平台提前做好交易准备工作;在交易监管环节,公共资源交易管理部门与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开展监督检查,形成监管合力,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;在履约验收环节,行业主管部门将验收结果反馈至交易平台,作为交易主体信用评价的重要依据。二是积极推进区域间公共资源交易合作,打破地域限制,实现资源共享、规则互认、市场互通,促进公共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,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。

下一步持续从便利化、透明化、规范化、信用化、协同化等多个方面入手,深化 “五增” 服务,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和管理模式,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,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平、公正、公开、高效的交易环境,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事业高质量发展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

   来源: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公管办